消息文章
2024年與2025年香港施政報告比較
新聞稿發佈日期:9/28/2025
2024年香港施政報告於10月16日由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,主題為「撥雲見日 續航有為」。報告強調「由治及興」,聚焦經濟復蘇、民生改善及國家安全,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疫情後挑戰,包括人才引進、房屋供應及產業多元化。相較之下,2025年報告主題為「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」,延續前一年方向,但更注重改革創新、AI應用及北部都會區加速發展,強調融入國家發展與國際競爭力提升。兩者均以「一國兩制」為基石,但2025年更側重科技人才一體化及綠色轉型,預計投資規模更大(2025年提及更多優惠包)。
以下是主要政策領域的並列比較(基於官方報告結構,2024年涵蓋類似領域,但細節更注重即時復蘇;2025年則強調長遠改革):
1. 「一國兩制」行穩致遠 強化治理體系
-
2024年:強調維護國家安全,完善「愛國者治港」,加強公務員培訓及反腐機制。推出「愛國教育」計劃,包括學校推廣國情教育及紀念辛亥革命。
- 2025年:延續並深化,新增「部門首長責任制」及「AI效能提升組」,強化調查機制。重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,推廣中華文化。
- 比較:兩者相似,但2025年更融入AI治理工具,治理更現代化。
2. 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
-
2024年:成立「北部都會區發展辦公室」,規劃河套深港科技園、新田科技城,推動填海及交通基建(如洪水橋站),目標提供90萬單位。
- 2025年:升級為「北都發展委員會」,下設專責組,簡化法律程序,加速「拆牆鬆綁」及基礎設施建設。
- 比較:2024年側重規劃啟動,2025年強調執行加速,預計2025年土地供應更多。
3. 產業發展和革新
-
2024年:推出「再工業化」計劃,重點生命健康、AI及新能元宇宙產業,提供稅務優惠及InnoHK集群,吸引內地企業。
- 2025年:擴大優惠政策包,新增飛機回收、數據科學產業,利用科研資金拓展應用場景,招商國際頂尖企業。
- 比較:兩者均推產業多元化,但2025年更注重綠色及AI應用,政策更精細化。
4.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
-
2024年: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,推動「八橫兩縱」高鐵網絡,擴大「引進來、走出去」,支持企業北上。
- 2025年:強化「出海」平台,推進數字貿易及大灣區融合,擴大國際合作。
- 比較:相似框架,但2025年更強調數字化及全球供應鏈角色。
5. 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
-
2024年:
- 金融:發展綠色債券、虛擬資產監管,強化離岸人民幣中心。
- 貿易/航運/航空:擴大自貿協定,綠色港口計劃,機場三跑擴建。
- 法律:設立國際法律人才庫。
- 2025年:
- 金融:強化股票/債券市場、金融科技及資產管理。
- 貿易/航運/航空:數字貿易、大宗商品交易、「鐵海陸江」聯運、機場城市。
- 法律:推動國際調解院及仲裁。
- 比較:2024年更注重基礎鞏固(如監管框架),2025年強調創新應用(如風險管理、綠色金融),國際定位更積極。
6. 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化發展
-
2024年:擴大人才計劃(Top Talent Pass),增加大學宿舍,推動STEM教育及與內地互認資格。
- 2025年:打造國際教育樞紐,放寬自資收生,招攬國際人才,發展應用科學大學及DSE國際認受性。
- 比較:兩者均推人才引進,但2025年更一體化,強調科技教育融合。
其他民生領域(房屋、安老、文化體育旅遊)
-
2024年:房屋供應目標30萬單位,推「北部都會區房屋」;安老擴大社區護理;文化推廣「香港故事」,體育備戰奧運。
- 2025年:延續房屋目標,新增安居措施;安老強調「樂齡科技」;文化旅遊融入北部發展。
- 比較:2024年更注重即時民生(如房屋配售),2025年融入改革(如科技安老),關愛更全面。
總體而言,2024年報告更像「復蘇藍圖」,聚焦疫情後穩定;2025年則為「深化版」,強調改革動能與可持續發展。兩者互補,預計帶動GDP增長(2024年目標3.2%,2025年或更高)。詳細全文可參考官方網站:2024年(policyaddress.gov.hk/2024),2025年(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)。
資料原文: 亞洲新聞稿聯綱: https://www.pressasia/content/11/2024年與2025年香港施政報告比較